什么是账外收入
账外收入是指企业或个人在法定账目之外获得的收入,这些收入通常没有在企业的正规财务账簿记录中体现。具体来说,账外收入可能包括:
1. **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** :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,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。
2. **出售无形资产收益** :企业出售无形资产时,所得价款扣除相关税费后的净收益。
3. **债务重组利得** :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、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等的差额。
4. **企业合并损益** :合并对价小于取得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。
5. **盘盈利得** :企业资产清查盘点中发现的账外资产的价值。
6. **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** :因债权人单位变更登记或撤销等而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。
7. **政府补助** :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的货币型资产或非货币型资产形成的利得。
8. **教育费附加返还款** :企业自办职工子弟学校等,在交纳教育费附加后,教育部门返还的经费补贴费。
9. **罚款收入** :对方违反法规支付给企业的罚款。
10. **捐赠利得** :企业接受捐赠的财产价值。
账外收入可能因避税、隐瞒财务状况或其他目的未被记录在财务报表中。一旦发现账外收入,应及时调整财务报表,并依法纳税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账外收入如何影响企业利润表?
账外收入是否需要纳税?
如何识别账外的收入?